首页部门概况动态公告纪律教育廉政要闻警钟长鸣下载专区西美官网
   
 
楷模风采:真情为民众 廉洁聚人心
2015年05月26日 纪委办公室 

——记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祝温村党总支书记杭兰英

这是农村吗?公园、广场、图书室、自来水等城市元素样样不少。这是城市吗?眼前分明是大片的玉米、高粱、水稻……满眼苍翠,欣欣向荣。或许,这是都市中的乡村?

这就是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崧厦镇祝温村,一个城里人爱、村里人更爱的地方。

这个村并不大,650户人家计1825人,人均年收入达2.31万元,大大小小的荣誉获198项。村民说,祝温村如今的幸福,多亏了他们的“领头雁”杭兰英。

杭兰英与共和国同龄,早年当过村赤脚医生、妇女主任,28年前被选为祝温村党支部书记。这位65岁的老太太,究竟有什么魔力,带领村民将村庄建设得如此富饶美丽?

“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

杭兰英的办法说起来其实很容易,就是一心为民。

杭兰英的办法做起来其实很难:还是一心为民。

一心为民。这简单的字眼,对一些人来说,一年两年的短时间或许可以做到,但是像杭兰英这样已经坚持了28年,成为一种思想和行动的自觉时,那是多么地不容易啊!

“尽力为群众解决困难,办好实事;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这是杭兰英多年来对自己的要求。

杭兰英办公室的抽屉里,放得最多的是记录村民困难情况的“民情记事本”,上面记录的都是村民碰到的急事、难事、要紧事,记录的是大家捐助的款项和数额。随便翻开一个本子,这样记载:“祝马村(祝温村的一个自然村——笔者注)困难户状况:祝尧根,男,48岁,2003年3月7日病逝,留下妻,女儿22岁,儿子18岁。”……在杭兰英看来,联系服务村民是村干部的首要职责,而要联系服务村民,必须掌握民情、熟悉民情。其实,就生活在村民之中,杭兰英对村里每家每户的家长里短,村民的婚丧嫁娶、就医上学等情况,都一清二楚,但她仍然要记在本子上。她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即使以后干不动了,接着干的人也好有个数。”

2000年除夕,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忽有村民来报,村民沈明仙的丈夫、儿子因肺炎、肝病突然去世。正在家吃团圆饭的杭兰英闻讯后赶紧放下饭碗,准备跑去帮衬。大年夜去帮人办丧事,在农村很忌讳。杭兰英却说:“一个家里两个顶梁柱没了,现在是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说罢,她直奔沈明仙家而去,一忙就是4天,直到正月初四张罗完丧事。

为了解决沈明仙家的困难,杭兰英带头为其捐款3000元。在她的感召下,村里从7岁幼儿,到80多岁高龄老人,许多村民纷纷加入捐款行列,仅两天时间,就捐了近2万元。

或许,做过赤脚医生的杭兰英有着悬壶济世的情怀,这种情怀与我们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度一致。杭兰英将这种朴素的情怀升华为一名共产党人的追求、责任和担当。

许多村民都得到过杭兰英的帮助。1993年,村民桑夏芝病逝时,女儿尚小,家庭生活非常困难,杭兰英为桑夏芝的家人捐了200元。在杭兰英的带动下,其他村干部每人捐了50元。要知道,那个时候村干部一个月的工资才20多元;村民王夏夫在做建筑小工时从三楼摔下来,一直卧病在床,杭兰英和村干部每年过年都去看望他,还为他争取到了镇里的慰问金;村民沈庚培家里一直比较贫困,一家五口挤在半间旧房里,对此,杭兰英自己先出钱,帮助沈庚培家办理了建房手续,主动垫付了土地审批资金,让沈家建起了新房,解决了住房困难;村民王振华的老伴眼睛不方便,杭兰英和村干部帮助老人办了残疾证,后来看到老两口住的房子墙面比较脏,家中也没有抽水马桶,村里便给他们粉刷了墙壁,并安排施工队设计抽水马桶安装方案……

据不完全统计,杭兰英帮助过的困难户有270余户,个人出资扶贫帮困14.45万元。

凭着这份真心,杭兰英用行动关爱每一位村民,帮助每一位困难的村民。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充满感激。如今,村里设立了58万元的公益关爱基金,“有事大家做、有难大家帮”,已经成了祝温村全体村民的自觉行动。

“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杭兰英正是以燕子垒窝、精卫填海般的坚韧和决心,做成了这一件件为民帮贫、解困、谋利的“小事”,正是这一件件“小事”的解决,才推动了村庄的巨变。

“村里的事永远放第一”

奉献是一种美德,默默无闻的奉献更是难得。对杭兰英来说,奉献是一种常态,是一份自觉。她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杭兰英始终把“村里的事永远放第一”。为破解改善环境与集体经济薄弱这一问题,她带头捐款,2000年出资2.5万元修建了祝马村第一条硬化道路;2005年带头捐款2.5万元开展河道整治。看到杭兰英捐了这么多钱,村班子成员积极响应,当场为河道整治捐款万余元。后来,杭兰英还动员弟弟杭飞龙捐款5万元。这些捐款不但整治了450米长的河道,还为村里节余了3.7万元集体资金……杭兰英对村庄建设的热诚和付出感动了许多村民,在她的带动下,杭飞龙、祝小华等村里的建筑能人、企业家都积极为家乡的建设捐钱出力。

自担任党支部书记28年来,杭兰英把自己全部26.38万元工资投在了村庄建设上,加上她个人的其他捐款,累计已达46万元。同时,她还吸引了近40位家乡能人为村庄发展出力,捐款总额达300余万元。再加上村民的自筹资金近400万元,共有550人次参与捐款。村庄建设和环境面貌,在这个“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热爱家乡的氛围中,一点一滴完成了很多原先无法想象的建设任务。目前,祝温村已累计硬化道路4.28万平方米、河道砌石3200米、种植绿化带3.67万米、建设公共休闲绿地7800平方米。许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回家后,看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到了家乡的美好,不愿再出去打工了。

凡是与杭兰英共事过的人,都会对她的敬业精神留下深刻的印象。杭兰英做人做事不打折扣,工作中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早上6点到村、晚上6点下班、节假日无休的作息时间,她坚持了20多年。外地或上级组织有人来村,很少在办公室见到杭兰英,她总是在工程现场或是农户家里忙碌。

这些年村庄发展了,项目建设多了,建设管理任务也重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来水管网建设,兴建村文化礼堂、幼儿园、卫生院等等,项目涉及到各个领域。为了让每一分钱产生效益,无论什么项目,杭兰英总是到现场督阵,把好规划、建设、验收的每道关口。对村里的“花钱开销”,杭兰英也非常节俭。在建造村百米“人和文化长廊”时,为了节约开支,她让丈夫借来一辆卡车,叫上村干部一起到虞南山区花了一天时间捡鹅卵石,铺在长廊的地上、花园的边上。村民们说:“鹅卵石铺路,不花集体一分钱,看着美观,走着舒坦,杭书记这事办得真好。”

许多时候,杭兰英是带病坚持工作。有一年,她被三轮车撞伤,造成右手臂和盆骨粉碎性骨折,动了手术植上钢板,实在不能动弹了,就在家里用电话叫其他村干部到现场督查。稍能下床活动了,就叫家人搀扶到工地,逐一检查各项工作。今年一月,杭兰英患了急性肺炎,高烧39℃,还整天呆在村里为河道砌石忙碌,根本顾不上自己的身体。在医生强烈要求下,她才在医院里住了8天。正是这种拼命三郎式的工作,才换来了今天祝温村美丽新农村的面貌。

“相亲相爱一家人”

来过祝温村的人都会说,这个村庄很美。和祝温村人交流过的人都会说,这个村的民风非常好。

杭兰英是一个善于做事情,更善于“管”人的好干部。她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治理方式。对自己,她坚持身体力行,总是把自己当作村里环境卫生的义务保洁员,每次看到河里有漂浮物、路边有垃圾,都会在第一时间停下脚步,找来工具,进行清理。在她的带动下,每一位村干部都主动维护村庄清洁。村委会主任王茂桃甚至会在夏天赤身跳进河里,清理浮萍等水面植物。村民们说,村庄是我们大家的,看着它干干净净的,大家心里都舒坦。

对村民自治,杭兰英引导得好。她创新载体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了3200平方米的“墙头开花”工程,把传统美德、文明新风绘制上墙,使村民通过通俗易懂的墙绘文化得到文明教育;利用文化长廊进行典型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导教育村民,倡导淳朴民风、文明村风。祝温村已组织开展了四届“十佳和谐家庭”、“十佳好媳妇”等五个“十佳”的评选。现在村民都为能评上“十佳”感到自豪。村民朱彩娣在丧夫之后仍然尽心服侍90多岁的公公,被评为第一届好媳妇。村民潘某找到村里说,我也善待90岁的婆婆,为什么没能评为好媳妇呢?杭兰英动情地对她说:“好媳妇不但要孝敬公婆,还要处理好妯娌、邻里关系,让长辈满意、让村民信服。”潘某听懂了话里的意思,后来,她不但更加孝敬婆婆,而且还和乡邻主动搞好了团结。

“我生在祝温村,我长在祝温村,我们都是村里人,相亲相爱一家人。村是我的家,百家连一村。家是最小村,村名叫祝温……”这首祝温村的村歌,唱出了村民心中的祝福,也唱出了村民心头的温暖和自豪!

“公生明,廉生威。”一个领导干部、一个团队的核心人物若想有所成就,公正廉洁乃立身之本。因为,公正廉洁聚人心。

杭兰英:这样做是为了集体利益,为了保护干部。

28年来,杭兰英主持过村里大大小小工程项目不下50个,总投资超过1780万元,但她和村干部及家属亲戚从未承包、承建和插手过。

早在1986年,杭兰英当上祝马村党支部书记时,就立下规矩:所有项目资金直接打进公账,项目建设时再按程序做账领取,所有村干部及亲戚家属都不得插手本村的工程建设。

祝温村的建设项目不少,但村里的规矩一直坚持得很好。杭兰英说:“这样做是为了集体利益,也是为了保护干部。”

杭兰英的儿子、连襟、亲家等都是做工程建设的,开始有人难免会有些想法,但杭兰英坚守住了关口。再往后,大家便都“习惯”了。

1994年,时任村委会主任的侄子来找杭兰英,想承包村里的一块土地搞种植。杭兰英想,规矩是村里定下的,绝对不能破。她把想法跟村委会主任作了交流,村委会主任态度也很明确,不同意自己的侄子承包土地。得到村委会主任的支持,杭兰英马上找来他的侄子,坦诚地说:“从个人情感上来讲,我同主任共事十几年,关系不一般,但从村里的规定来说,不可以掺杂半点私人感情,如果破了规矩,往后我们就没法开展工作了。”

杭兰英一番诚挚的话,让村委会主任的侄子心悦诚服,从此打消了承包祝温村土地的念头。

自去年11月起,祝温村温泾片河道砌石一期工程如火如荼地展开。这段长约1500米河道的改造工程,涉及周边40多户住户的10余亩杂地。

村里之所以要对这段河道进行改造,是为了便于对周围农田的灌溉。早在动工之前,村里就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征求大家意见,然后,将每一户农户有多少棉花会受损,跨年度的油菜作物如何进行补偿等细节,都一一写在了登记表上。

一大圈工作做下来,所有需要解决的问题一目了然。让杭兰英感到欣慰的是,没有一户村民要求村里进行赔偿。村民说:“你们村干部工作做得这么辛苦和细致,大家都看在眼里,我们就不来找你们的麻烦了。”由于得到村民的支持,工程进展非常顺利,到今年5月底已全部竣工了。

村民看到杭兰英和村干部一心为民、一心为公,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心中感动,谁还会为了芝麻粒般大的利益斤斤计较呢?

民心就是这么聚拢来的!

村民:还是村干部做我们最放心!

这是一个账本,清楚地记载着这么多年来,村民们为发展家乡自愿做出的贡献:杭兰英42万元,陈坤校40万元,沈兴华30万元,沈百坤25万元,沈百华20万元,桑苗祥20万元,徐海南10万元……

杭兰英任村干部28年,全部工资和收入只有26.38万元,但是,她捐给村里建设的资金却有46万元。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杭兰英的丈夫、儿子都在办企业、搞工程建设,家中相对富裕。正是家人的鼎力支持,杭兰英才能全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奉献了自己的工资,还捐了家里的钱。

杭兰英的行动感动了村里的人。许多有能力的村民,都为村里的建设捐钱捐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建美好家园。

杭兰英和村班子成员做到收支公开、账目清楚。每一笔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都会非常清楚地在村宣传栏上进行公示,接受所有村民的监督。

2005年,祝马自然村要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当时,有村干部提议把工程发包出去,这样做既省心又省事。杭兰英则提出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听听村民的意见。

“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你们就再辛苦点,工程发包不仅价格贵,质量也不能保证,还是你们做我们最放心。”会上,与会村民代表一致认为,由杭兰英和村干部负责做更妥当,大家更放心,因此,有人提出的发包的提议没有被通过。

“谁叫大家信任咱们呢?”杭兰英和村干部高高兴兴地挑起了重担。他们自己设计水利沟渠,自己在村里组织小工队。在认定小工的工作量时,村干部先亲身操作试验,用自己的作业时间判断小工一天可完成的工作量,以此给小工下目标、定任务,尽量不浪费集体一分钱。工程完工后,不仅质量可靠,还为村集体省下了一笔不小的开支。干活的小工们开玩笑说:“杭书记的钱真值钱!”“想挣杭书记的钱,不容易!”

村委会主任:杭书记都那样,大家还有什么可计较的?

采访时,虽然已过立秋,但是南方的天气仍然非常溽热。在村部,记者发现杭兰英的办公室没有装空调,其他办公室也没有装空调。这是怎么回事?

2011年冬天,天气很冷,村民祝培根赶到村部办事,发现包括杭兰英在内的四个办公室,都没有空调。办完事后,他回家拿了1万元钱,硬要塞给杭兰英:“杭书记,这钱给你和主任办公室装个空调吧。”

见推辞不了,杭兰英只得收下,但是转身就将钱交给了村财务,作为村里的公益金。这次,空调没装成。

2012年春节前,村里召开新春茶话会。村民们聚到了村会议室。这时,细心的村民王立军发现会议室没有空调。茶话会结束后,王立军主动找到了杭兰英,捐了3万元钱,特别嘱咐这笔钱要给村办公室装空调用。

可是,杭兰英和村干部经过讨论,决定用这笔钱给会议室和大礼堂各装一台空调,办公室依旧不装空调。

杭兰英这样向记者解释:“我们村干部不可能天天坐在办公室里,经常在村里串,办公室装空调增加电费开销不说,也没什么用,装不装都没关系。”

上世纪90年代,一次镇里组织村主要干部到上海搞活动。在上海包工程的一位村民拿出2000元钱给杭兰英,对她说:“本想买几件上海产的衬衫送给你,却不知尺码,还是你自己去商场买吧。”那人将钱塞进杭兰英的包里,转身就走了。

回到村里,杭兰英就把这钱打入了村里的公账上。

早在2006年年初,崧厦镇召开上年度全镇工作表彰大会,奖励杭兰英5000元。杭兰英二话不说就把这笔钱交了公。

2012年,因为在环境整治工作中出色,上级奖励给祝温村7万元。有人提出,从这7万元中拿出2万元,用于奖励村干部,因为村干部起早贪黑干得最辛苦。可是杭兰英拒绝了这个提议,而是把所有的奖励都放入村集体经济中。对此,大家早有心理准备,都知道,杭兰英从不把上级的奖励看成是自己的财富,无论多少,都把它用在公益事业上。

“不发奖金,一些人一开始可能会有情绪,但再想想,杭书记把自己的钱都投到了村里,大家还有什么可计较的呢?”村委会主任王茂桃说。

“心要明处事公。”这是杭兰英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农村宅基地审批最触及村民利益,杭兰英要求村里每次建房审批,都要通过民主决策,一视同仁。2013年,村妇女主任家急着翻建房屋,同期审批的还有村民陈某,一番手续下来,陈某感慨地说:“还以为村干部建房容易,没想到也和我们一样严格。”

28年来,祝温村班子成员耳濡目染,都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维护班子的形象,从不利用职务搞特殊。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杭兰英经常这样自我提醒、严格自律,堂堂正正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廉洁聚人心。杭兰英翻开一本厚厚的祝温村旅游规划图,告诉记者,下一步村里要发展旅游农业项目,不破坏自然环境,增强村经济的造血功能、可持续发展。

蓝图在眼前徐徐展开。我们期待着,祝温村的明天!(记者 沈俊峰)

关闭窗口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信息中心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10976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西安美术学院 / 邮编:710065 / 电话:029-88232891